最近因為日本核災,原能會偵測核污染的能力也受到普遍關注,幾個主要的質疑包括:

  1. 所使用的「空氣擴散軌跡模式」是否有效?
  2. 所監測的污染物質只有十幾種,是否足夠?
  3. 監測儀器的敏感度是否足夠?
  4. 技術人員的判斷能力是否足夠?

核污染的「檢測技術」一向無人關心,現在因為日本核災問題,總算獲得應有的重視。而上述這四個問題,卻也不禁讓我連想起一個訓練界長期忽視的問題:我們在實施訓練評鑑時,所採用的「檢測技術」到底正不正確?

根據我的觀察,許多企業的訓練評鑑,表面上看起來都有模有樣,但其實準確度都令人懷疑。以剛剛新聞媒體對原委會的四個質疑來反省,訓練單位對於自己所做的各項訓練評鑑,也應保持四個質疑:

一、所使用的「評鑑模式」是否合適?

實施評鑑的目的是什麼?是為了分析學員滿不滿意?還是為了分析專案划不划算?還是為了找出最佳的實施方式?訓練單位必須先釐清這個問題,才有可能發展出正確的評鑑。

二、評鑑的面向及內容是否正確?

如果打算使用問卷,就要讓問卷的面向及內容,反映評鑑的目的。可是許多問卷顯然沒有掌握重點。舉例來說,一份評鑑「講師滿意度」的問卷,就不該詢問學員「對餐飲滿不滿意?」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情形,當然會讓結果不準確。

三、評鑑工具的「敏感度」夠不夠?

許多問卷的題目本身就充滿了各種謬誤,諸如意圖不明、模稜兩可、錯誤引導、繁文贅字…等。這種問卷,缺乏信度與效度,自然也無法偵測有價值的資訊。

四、訓練人員能不能做出正確判斷?

同樣的一份評鑑結果,透過正確的解讀,可以提供非常寶貴的建議;而錯誤的解讀,卻可能引導出完全錯誤的結論。正所謂「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,壞的老師帶你住套房!」

為了避免「訓練評鑑所造成的核污染持續擴散蔓延」,我將在接下來的幾篇網誌中,提供一些建議,敬請拭目以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