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来,许多学者倡导,训练评鉴应从五个层面向来进行,分别是「满意程度、学习成效、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、投资效益

但是,许多训练同仁却发现,要评鉴第一层的「满意程度」还算轻松但接着的「学习成效」则开始困难,其后的「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」也越来越难到第五层的「投资效益」时,简直可说是难如登天了!

为什么训练评鉴这么困难呢?主要是因为有以下三个挑战:

缺乏直接观测的工具!

第一个挑战是:缺乏直接观测的工具!

以评鉴「学习成效」而言,若真的要观测受训前后的学习成效,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找一台类似核磁共振的仪器,在受训前后分别扫瞄学员的脑袋,如果有多出来的知识,那就是学习成效啦!不过,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又直接,这台仪器却还没被发明,所以实务上,我们只能以问卷、量表,测验卷、自我考核、访谈、观察…等「间接推测」的方式,来测量受训前后,学员脑海中的知识变化!

而既然是透过间接推测,误差空间当然就很大。所以有时候,即使训练虽然有成效,却可能测不出来!而有时候,训练没有成效,却测出有成效!

影响训练成果的外部变因太多!

第二个挑战在于:影响训练成果的外部变因太多

虽然「讲师授课能力」或「教材优劣程度」,都会影响学员的「满意程度、学习成效、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、投资效益」,但说实在,许多「组织特质」,诸如组织规模、组织文化、管理制度,对这五个层次也有很深的影响力,而且是越后面的层次,组织特质的影响力越强!

举例而言,同样的讲师,同样的教材,分别应用在A企业(有一万名员工,组织规模大),和B企业(只有10名员工,组织规模小),A企业所获得的「投资效益」将远高于B企业。很显然,在此案例中,组织规模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力,远高于讲师特质或教材优劣!

再举个例子:以前「骑机车要戴安全帽」倡导了十几年都没什么人戴安全帽,但后来交通部勒令「不戴安全帽就罚款」之后,不到几个月所有机车骑士都戴安全帽了。很显然,在此案例中,管理制度对行为改变的影响力,远大于讲师特质或教材优劣!

时间的矛盾性

训练评鉴的第三个挑战在于:时间的矛盾性。

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有时间递减的特性~时间越久,忘得越多,也越不容易有到成果。但偏偏「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、投资效益」这三层次的评鉴,都需要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看到成果。这种矛盾,使得我们无法精确算出某次训练的成果!

调整训练评鉴焦点

所以,如果你想评量「讲师或教材在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、投资效益三个面相的成果」时,就会陷入「难以计算、难以信赖」的困境。怎么办呢?我建议:干脆放弃,不要做这种评鉴了!

「老师,你疯了吗?多少人费尽心血在做这些事情,你居然要我们放弃不做?」我了解你的惊讶,因为我也曾投入许多岁月从事这些工作,但现在看来都是徒劳无功!不过也不必太失望,我只是劝你放弃评鉴「讲师、教材工具」在这三个面向的成果,但我仍然鼓励你,好好地去评鉴「训练项目」在这三方面的成果!

一旦你把评鉴对象,设定成整个「训练项目」,「讲师、教材、以及配套措施,包括流程更新或组织变革…等措施」,都会被视为整体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这个项目就有足够的影响力,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促成「行为改变、绩效影响、投资效益」,你也才能算出具体而有意义的数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