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小说里,「打狗棒法」的最后一招是「天下无狗」,「降龙十八掌」的最后一招则是「亢龙有悔」。武功中的最后一招通常最为精微奥妙,而这两招的名字中却有「无」、「悔」二字,可见最强最深的招式,往往会到达「大有若无、深藏若虚、返璞归真」的境界…。

我钻研训练评鉴多年之后,竟也有类似的体悟。我认为目前关于训练评鉴的许多作法,已经流于形式,不切实际,应该要重新聚焦,才能切合实务需求!

所以我要建议训练同仁:把评鉴焦点放在「整体训练项目的成败」,而不要太着重在「讲师或教材的个别特质」,否则可能会徒劳无功!

病人在乎的是「病治好了没有!」

我举一个看病的例子,来阐述我的论点。

当病人找医生看病时,病人最关心的议题将是「病治好了没有?」而不是「哪一种药治好了我的病!」所以,如果病人想要评估成本,他在乎的将是「总体治疗成本(住院、用药、诊疗)」,而不是「某颗药的成本!」

所以,一个好医生,他的医术将展现在「以最妥善有效的方式,开出最符合该病人的处方,把病人治好!」药剂师才必须对「药品本身」有深入的认识,必须能从「药」的观点来评鉴它的种种效益!

老板最关心的是「问题解决了没有!」

企业主最关心的议题是「绩效问题解决了没有?何时可以解决?成本划不划算?」至于是哪一个讲师教的,或者使用哪一个教材,其实没那么重要。正所谓「黑猫白猫,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!」

也就是说,「医生」才是训练同仁最应扮演的角色!可惜实务上,训练同仁最常扮演的角色却是「药剂师」:只负责提供讲师和教材,也只关心这两者的满意度,但对于绩效问题是否顺利解决,却往往无力着墨,也无力施展。

训练评鉴的终极目标是提升绩效

我建议训练同仁应该重新以「医生」的角色定位自己,并以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」的视野,帮助企业主解决绩效问题!其具体步骤如下:

一、定义绩效落差:厘清绩效落差的内容,建立绩效落差的量化指标,预估绩效落差克服之后所产生的效益。

二、设计解决方案:方案中可以结合各种资源,包括提供教材、安排训练、建立教练制度、订定奖惩办法、改变流程制度、定时追踪考核。

三、实施解决方案:执行上述方案,并检讨成果,直到解决问题为止。

四、计算投资效益:把绩效落差解决之后获得的效益(其评估方式在第一步骤内已经定义好),除以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,就是投资效益。

五、论功行赏:所有的成就,都归功于项目小组全体参与同仁,这是一个teamwork, 而非单独部门或资源之功。至于要不要把功劳细分到讲师、教材、项目经理…,则可遵照组织现有的绩效考核办法办理即可,不必另行设计一个「训练评鉴」来证明各单位的价值了。

结论

这个新步骤简单易懂,去芜存菁。它鼓励训练同仁把焦点放在「整体解决方案」,找出最有效的配套方式解决问题,而不是受限于「讲师」、「教材」而已。它也把训练评鉴的重点,聚焦在「问题解决了没有」,而不是一些主管不关心或看不懂的细节。它同时也提供一个空间,让训练部门有机会成为「管理决策单位」,而不只是一个「业务执行单位」,虽然肩负的责任多了,但却更有挥洒成长的空间!

我相信这才是一个训练评鉴最值得追求的目标,你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