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训练界的主管告诉我,根据他多年外聘讲师的经验,他发现讲师可以区分成两大类:第一类讲师,可称为「激励人心」型。他们通常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士,所以演讲中往往会提到许多戏剧性的经历,令人感动不已,可是演讲过后,常常是船过水无痕,学员虽充满感动却不知如何行动!第二类讲师,则可称为「传授知识」型。他们可以把工作的方法、流程、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,照理说应该符合学员的需求才是,可是相对于前者,学员的反应往往趋于平淡,无法激起热情。

这个主管一直想找一个「兼容并蓄」型的讲师,既能感动人心,又能传授具体作法,可是却很少如愿!我相信这个现象,可以有三个解释的观点:

教学策略的不同

第一个观点,是「教学策略的不同」:「激励人心」型的讲师们,觉得「能鼓励学员产生学习动机」最重要,至于做事的步骤及方法,都算是小节,学员日后自行学习即可。「传授知识」型的讲师,则觉得学员都已经来上课了,当然已经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了,所以重点应该放在「做事的方法及技巧」,不必讲太多与主题无关的东西。

观众期待的不同

第二个观点,则是「观众期待的不同」:许多「激励人心」型的演讲者,本身已经是所属领域的佼佼者了~例如苹果电脑的贾伯斯、脸书创办人马克佐克柏、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…等。观众看到这些人,其实是带着一些「粉丝看偶像」的心理,想听他们如何跌倒、如何爬起、经历过哪些秘辛、有哪些成功哲学…这些才是观众想看的,也是这些「偶像」所乐于分享的。

举例而言,脸书创办人的创业历程就相当吸引人,所改编的电影「社交网络」还因此成为好莱坞票房冠军哩。想想看,如果他拍的是一部数位教材「如何制作一个Facebook 社群网站」,虽然都是讲社群网站,可是你会想看吗?

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

第三个角度,则是「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」。我最近看到一个短片,是一个脑科学专家的演讲,主旨是「每个人都有两个脑~感性脑以及理性脑」。原来啊,所有人类都是透过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来处理信息的。我觉得这个理论刚好也可以解释「激励人心」以及「传授知识」两类讲师对学员所造成的影响,非常值得和训练同仁及讲师们深入分享!(详情请见「正面思考的力量」)

结论

由此看来,「激励人心」和「传授知识」两类型的讲师,其实是「拥有不同资源,面对不同观众,采取不同教学策略」的两类讲师。有心效法的同仁,如果能够学到两者优点,当然最好不过!但因这两类讲师本质不同,可能也无法强求。最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与优势,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,才是最佳策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