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和一群人资训练主管聊天,有位主管知道我曾在大学教书,就开我玩笑:「唉,现在新人的态度越来越差,你们教授都没在教啊!」我虽已离开学校十多年,却也不得不帮教授们叫屈:「因为少子化,大学怕关门,都把学生当宝啊!学生只要不打瞌睡、不吃泡面、不滑手机,教授们就万幸了,哪还敢纠正什么态度!」主管们深知此言不虚,也只能摇头苦笑…

接着我语出惊人:「其实,也别怪大学教不好学生了!因为,企业才是最好的学校啊!」在众人错愕中,我继续解释:「学习要有成效,有五个关键因子,分别是:学习动机、问题情境、工具资源、高手指点、文化支持。而这五个关键因子,企业都掌握地比学校还好,当然也就更有影响力,可以把新人的态度及能力都教好啰!」

学习动机

首先来看学习动机,企业可以提供薪水、升迁、名誉、人脉…等各种诱因,反观学校可以提供的,顶多是奖状和成绩单。相较之下,主管所讲的话,当然比教授更有影响力啊!

「可是这些都是外在动机,我们希望新人是有内在动机的!」一位主管追问。好,所谓内在动机,其实来自于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!」而企业正好有丰富的问题情境,可以引发内在动机!

问题情境

有一种知名的教学策略叫做「Problem Based Learning」,意谓着「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。」举例来说,要学「项目管理」,最好有一个真实的项目让你负责,让你感受到时间、成本、质量、范畴所产生的冲突与压力,这样才好把项目管理学得好。可是学校怎么可能给你项目?所以只能坐在教室谈理论啊。所以学生顶多感受到考试的压力,却无法感受到项目的压力啊!

企业充满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,而且每个都具体鲜明:有清楚的故事脉络,有主管、客户、同仁各种角色,有各种人事物的冲突,有成功的骄傲,也有失败的挫折…。这种问题情境,才能有效触发内在动机,也才能磨练出真正的能力!

工具资源

工具资源也是提升能力的关键!举例来说,东尼·史塔克原本只是个平凡的中年大叔,但穿上钢铁衣之后,就成为飞天入地的钢铁人!可别以为这只是电影,在真实世界中也有类似例子: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,只要学会操作达文西机械手臂,就可以成为卓越的微创手术外科医生!

学校所提供的工具往往陈旧过时,不像企业会投入大笔预算,采购最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或信息情报!依此而论,企业当然是更好的学习环境!

高手指点

有一种教学策略叫做「Apprenticeship」,或称为「师徒制」,意谓着「跟着高手做事,观察高手如何解决问题,也是一种绝佳的学习策略!」

企业中充满解决问题的专家,必要时还会高薪聘请外部顾问或厂商来协助解决问题。对新人而言,主管、资深同仁、顾问、厂商,都是专业领域的高手,能和他们共事,一起解决问题,就是最好的师徒制!而在学校中,你顶多可以在上课时看到教授的投影片,却很难看到教授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。

文化支持

企业重视能解决问题的人。如果新人能以更低成本,更短时间,完成更多产量,达到更高质量,他迟早会被重用,享受更多资源与舞台…。即使这家公司不重用他,别家公司迟早也会把他挖走。

企业这种「能力至上」的价值观,自然会鼓励那些愿意提升能力的人,并淘汰那些不愿提升能力的人,而这就是一种支持学习的文化。当然,企业也会有不公平的时候,有些人是靠着关系、后台、派系而获得重用,有能力者反而受到打压。但说实在的,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有,公营事业或者学术机构也许还更严重勒!相对而言,企业界是个比较愿意根据能力高低给予报酬的环境,所以也是个更支持学习的文化!

结论

听完我的论点,有个主管响应:「你的观点是有道理,但和传统想法很不一样啊!」我回答:「的确,但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因为看出企业所蕴含的庞大学习能量,进而设计出更有效的训练方式来释放它的能量,它就更有机会打败你啦!」

未来的世界,已经不是单一产业内的企业彼此竞争,而是某个杰出企业藉由某个优势,顺势跨入另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产业。谁会想到Amazon原本卖书的,也卖起百货,还把本身机房租给其他企业,最后竟成为全球最杰出的云端服务供货商?谁会想到阿里巴巴原本主攻淘宝购物,为了协助买卖方管理闲置资金而成立余额宝,最后竟长成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?最近甚至开起生鲜超市,还打算用大数据来养猪?

训练同仁如果还一直停留在传统思维,认为训练就是发生在教室,认为学校应该负起培育人才的责任,认为新人一定不如旧人,而看不到新科技、新理论所带来的创新缺口,那就只能等着被善用这创新缺口的新物种打败了

语毕众人沉默,有位主管建议:「你可以把这些想法写出来,让我有机会跟我老板分享吗?」我说当然好啰。又有位主管问道:「可是我老板一定会问,那你有什么具体的方法?」我回答:「嗯,这是个大哉问,等我想得更透彻之后再回答你…」欲知后事如何,且待下回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