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成功打造新生態系,必須採取五個步驟,分別是:設立職能中心、   激勵員工主動學習、    培育主管成為教練、   訂定有意義的制度、   善用科技力量。在本期電子報中,我要繼續介紹第四步驟及第五步驟。

步驟4.  訂定有意義的制度

生態系中的第四個角色是制度。

一個生態系之所以能持續運作,絕對不是因為老闆這樣說,大家就會照著這樣做,而是因為生態系本身有更深層的誘因~可能是榮譽、地位、利益、安全感、自我實現…,才能驅動大家往這個方向努力。

也因此,人力資源部門對於新生態系的成功與否,扮演了關鍵的角色:因為人資部門可以透過各種人事管理制度的調整,創造制度化的誘因,影響同仁的行為,最後就能讓新生態系按照預期方向運作!舉例來說:

4.1  招募流程

  • 在招募流程中,將「主動學習」列為必要職能,就可以讓「主動學習」更容易成為企業文化。
  • 在評選過程中,若能重視能力,而不迷信學歷,將能強化「努力學習就可以出頭」的信念。

4.2  薪資福利

  • 若能根據「能力是否符合職務需求」來敘薪,而非僅以年資敘薪,就能鼓勵同仁努力提昇能力。
  • 對於不願學習職務所需職能的同仁,應予以減薪、降級、或停職,以提昇其主動學習的意願。

4.3  績效考核

  • 主管的考核標準以及考核用語,應該與職能課程的內容一致。這樣才能創造一致的溝通介面,與同質性的文化。
  • 主管應考核部屬的「工作成果」,而非「學習成果」,才可以鼓勵部屬將所學成果落實在工作上。
  • 應提供某種「部屬評鑑主管」的機制~例如:360度評量,讓部屬可以評鑑主管的教導頻率與方式,以鼓勵主管進行教導。

4.4  其他激勵措施

  • 若同仁在內部期刊或例行會議中,有發表學習心得或成功案例者,應給予激勵,以鼓勵他人效法。
  • 若同仁願意貢獻本身專業,而改善或提昇職能課程者,也應予以表揚,才能鼓勵分享與傳承。

步驟5.  善用科技力量

生態系中的第五個角色是科技。

近年來,學習科技出現許多新產品與新趨勢,許多訓練同仁在目眩神驰之際,往往忘記初衷!在新生態系中,我們不強調科技的外在功能,而是著重在「如何利用科技來強化生態系的正向循環」。即使簡單的科技,只要能善加利用而促成正向循環,它就是傑出的科技。舉例來說:

5.1  學習平台

在新生態系中,我們必須部署大量的數位課程,所以:

  • 經費充裕的企業,的確應該購買學習平台,才能有效地管理職能課程。甚至還應進一步將學習平台與績效考核系統整合在一起,以利資料的管理與分析。
  • 但對於經費有限,無法購買學習平台的企業,難道就無法建立生態系嗎?還是可以的,你只要把數位課程發佈成網頁形式,放到內部網站,一樣可以讓同仁瀏覽課程而自主學習。你可能懷疑:「網頁式課程無法記錄學員的閱讀歷史啊?」沒錯,但那又何妨?我們已經請主管負責考核成果啦。認真的主管只要問個幾句,就知道部屬有沒學好,即使平台沒有提供紀錄,也不影響主管的考核啊!
  • 至於那些不想自建學習平台,但又希望享受學習平台功能的企業,該怎麼辦呢?建議可以租賃廠商的雲端平台,然後在上面放上自製或採購的職能課程。這種策略不僅成本低廉,部署快速,也節省管理人力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

簡而言之,你心中必須先有個生態系的運作模型,才能正確評估科技的相對效益。如果你心中沒有生態系模型,你就容易迷失在科技的功能與口號,而找不到正確的評估邏輯!

5.2  行動學習

這幾年許多企業都在推「行動學習」,但其推廣重點,多半偏重在鼓勵同仁「使用行動裝置來閱讀數位課程」,卻忘記了「促成更有效率的學習」才是核心價值!

「行動學習」的優勢,在於它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。但打破哪些空間限制能提昇學習成效呢?鼓勵你在廁所或餐廳學習能提昇成效嗎?不會吧!我想了又想,才發現「讓員工可以在工作現場學習」是行動學習所能創造的最大效益,原因是:學員將可以結合現場情境,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,而且還可以在現場接受主管或客戶的回饋,能更有效地驗證學習成果。所以,這種「讓知識與經驗立即結合,讓工作成效取代測驗成效」的應用模式,才能讓「行動學習」創造出實質的訓練效益!

而新生態系的運作,其實已經融入「行動學習」的精髓,雖然不喊行動學習,其實已經融入行動學習的精髓了!

5.3 微學習

「微學習」這幾年也很流行,許多企業紛紛強調「課程要輕薄短小,讓學員能立即吸收」,但卻忽略了一個根本道理:企業訓練的目的,是為了讓員工能力符合需求」。所以,如果課程輕薄短小之後,學員能以更少時間學到同等品質的能力,那這個微課程就有增加實值效益。但如果課程輕薄短小之後,學員所獲得的能力也跟著輕薄短小,那它就沒有增加實值效益啦!

當然,「微學習」對教學設計者仍然是一種啟發:它鼓勵我們在設計課程時,要像廣告一樣,迅速激起學員的渴望;要像新聞一樣,精闢講解一個事實;要像短劇一樣,濃縮敘述一段故事…。能達到這種境界,當然可以讓課程的密度增加,也讓學員能以更短的時間,獲得更高的學習成效!但這本來就是教學設計者該努力的方向,只是過去大家都忽略了,所幸透過微學習的呼籲,讓大家開始重視這些道理。

另外,微學習的主題要如何選擇也是個關鍵議題,但這終究要回到職能架構裡面探討才有意義。若沒有一個整體架構來引導,而只強調「碎片化」、「微小化」、「單一化」,它的效益將會非常有限。

結論

以上就是發展生態系的五個步驟。總之,只要能好好掌握「職能、員工、主管、制度、科技」這五個元素的特性,引導這五個元素產生良性互動,就可以創造出自主學習、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習型組織,而且成本低廉,效益驚人。

麥肯錫在2017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近年來台灣經濟動能不足,員工生產力的成長率遠低於他國競爭對手,其主因竟然是「數位化不足」!你可能以為只有傳統產業才有這個問題,但其實不然~連台灣最自豪的高科技業,其數位化程度也遠遠落後於美國及韓國!最後這份報告建議,台灣企業必須進行「數位轉型」,才能重拾競爭力!

我看了心有戚戚焉。我雖然只是個訓練工作者,不懂其他生產、研發領域的數位化進展如何。但光從我的所見所聞,我也覺得台灣的訓練領域,在過去十多年來的進步相當有限。雖然許多企業都趕流行,想模仿歐美企業的最新作法,但大多只追求「表面效度」而已,很少能深入地從訓練本質思考,想清楚應該怎麼做才能大幅提昇企業競爭力!

這份方案,就是一份訓練領域的「數位轉型」方案。它的變革程度相當大,很可能無法適用在貴公司,但我希望它能拋磚引玉,刺激各位的想像力,進而創造出對企業更有意義的轉型方案,那我這一萬多字幾乎等同論文的心血,就會非常有意義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