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冠鈞

田冠钧

About 田冠钧

专长为学习理论与软件设计。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、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科技博士。曾任教于淡江大学教育科技系、清华大学学习科技研究所。创立木人巷公司后,亲自设计二十多门数字课程,并长期撰写相关之电子报及混成训练资源。

流程创新:隐形眼镜的制作流程

再来看看流程类的创新。 隐形眼镜早就被发明了,但却因为制作流程粗糙复杂,所以无法普及应用。这个障碍,一直到等到制 [...]

By | 2016/07/19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调整改变

许多事物的体积,一旦缩小到极致之后,就可以成为创新! [...]

By | 2016/07/06|

质量要领六:要使命必达

这个摄影师,为了拍出最生动的影片,决定扛起摄影机,跟着演员一起跳下高楼!就是这种使命必达的专业态度,才能拍出杰出 [...]

By | 2016/09/12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调整改变

吹泡泡大家都会,但如果你能把泡泡吹到这么大,这么灵活,那就是创新了! [...]

By | 2016/08/01|

沟通技巧:采取正面说法

这个短片所传授的「正面说法」实在令我折服。而且,他所提供的正面说法,并不只是「语言层面」的正面而已,而是更深入, [...]

By | 2016/07/04|

成见:我们往往只记得自己想记的部分

我们的记忆系统会自动筛减数据,也许是无意,也许是刻意,但最后我们都只会记住我们想记住的数据! 所以,不要太相信你 [...]

By | 2016/07/09|

创新推广策略:制造雪球效应

雪球效应之所以会产生,在于人类有一种「从众」的习惯。只要是大家都已经接受的事情,我们就容易接受。 影片中就一是个 [...]

By | 2016/09/12|

创新推广策略:名人加持

这是麦特戴蒙所拍的搞笑短片,用来推广「免水马桶」的概念。这个想法如果是一般人来推广,大概无人理会,但透过麦特戴蒙 [...]

By | 2016/07/04|

简报技巧:用肢体语言提升效果

这个演讲的内容非常幽默,其演讲者的肢体动作也相当值得学习。不论是讲笑话时的眼神、表情、手势、台步、以及所抓的时机 [...]

By | 2016/07/15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调整改变

这个四人乐团原本各自弹奏自己的乐器,但透过「调整改变」,变成共同弹奏同一把乐器,竟也创造出一个新的表演型式! [...]

By | 2016/08/10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转换用途

这个水电工透过「转换用途」,把「探热仪」改用来寻找管线位置,大幅减化他的工作流程。这样的转换,就是一种杰出的创新 [...]

By | 2016/07/01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/替换取代

保留原本的剧情,但把对白「替换取代」之后,竟然创造出全新的效果!证明「替换取代」,也可以是一种创新灵感来源。 [...]

By | 2016/07/12|

沟通技巧:将抽象事物具体化

当所沟通的内容太过抽象时,往往也会成为沟通的障碍。这时候,「把抽象事物具体化」的能力,就成为一种沟通能力了。举例 [...]

By | 2016/07/27|

流程创新:阿里巴巴的物流系统

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超市,网购交易数量非常庞大。为了让物流运送能精准无误,他们就发展出许多创新的流程,包括机器人拣 [...]

By | 2016/08/15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转换用途

MRI(核磁共振)的原始用途是医疗检查,但透过「转换用途」,被用来探测歌剧家在演唱时颅腔内的活动。这种转换,就成 [...]

By | 2016/07/09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转换用途

轮胎本来是运输器材,在这里竟然成为绘画器材。这种「转换用途」,也是创新技巧! [...]

By | 2016/07/06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独立聚焦

这个摄影师,找到一个独特的观点,深入聚焦,就找到一个新世界!这也是创新! [...]

By | 2016/07/06|

招募技巧:设计情境,测出候选人的真实反应

这段影片,就是一种「评鉴中心」的设计。 招募单位设计了某种冲突情境,用来测试候选人的反应。如果该反应符合所期待的 [...]

By | 2016/07/10|

创新推广策略:善用媒体

欧巴马为了阐述他的政策理念,参与了一场脱口秀节目。而且甚至和主持人来段现场演出。在幽默的对白中,融入他的治国理念 [...]

By | 2016/07/02|

创意来源六:改良 / 独立聚焦

这个广告导演,采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运镜角度,创造杰出的视觉效果!其创意手法,可说是融合了「独立聚焦」「调整改变」 [...]

By | 2016/08/09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