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訓練同仁都希望我多談一些「教學策略」,但其實「學習策略」也非常有價值。想想看,如果企業的全體員工都具備優異的學習能力,那訓練單位不就輕鬆多了?

也因此,當年我在大學教「教學策略與方法」時,總不忘叮嚀學生:雖然教學策略有各種招式,如詰問法、觀察法、體驗法、遊戲法…等,但其中最高深、最有效、卻也最困難的一招,其實是「引導學員自主學習」!

「避免吃苦」會導致「無法成長」

我有個朋友,每週都要長途開車,接送在遠地就讀國中的兒子,覺得非常疲倦。我就建議她,乾脆讓兒子自己搭公車不就好了,還可以順便學習時間管理能力!但她考慮再三之後,決定繼續開車接送,原因是擔心兒子等公車太辛苦。

我不禁感嘆,這種母愛,雖然能避免讓兒子吃苦,卻也剝奪了兒子學習成長的機會。所謂「愛之適足以害之」,就是如此啊!

其實,職場上的學習,或者人生重大課題的學習,往往都是一種「有意識的受苦」。也就是說,你明知經歷這件事情會帶來痛苦,但你因為看到痛苦背後更崇高的學習意義,所以你坦然地接受這些痛苦,甚至主動地進入這些痛苦。當你採用這種正面積極的態度,你的外在或許仍處於煎熬中,你的內在卻是安詳平和、成長蛻變…

免除學習的苦,也等於免除了成長的機會

我們是否有捷徑,可以免除這些痛苦,直接進入成長蛻變的階段呢?答案是不可能!因為這些痛苦,就像雕刻師傅手中的刀,必須透過它,才能在生命中刻下美麗的紋路!沒有經歷這些苦,你仍舊是那塊未經雕琢的原木!

舉例而言:曾雅妮在太陽下揮桿練球辛不辛苦?吳寶春在爐邊練習烘焙時辛不辛苦?絕對辛苦!但如果當年讓他們免除這些苦,他們還會有後來的成就嗎?不會!

也因此,當訓練單位致力於「讓學員輕鬆學習,快樂學習」時,請保持一種警覺:某些苦一旦省略了,學習效益也就跟著喪失了!訓練單位的確應該致力消除那些「沒有意義的苦」,但「有意義的苦」是不該免除的,否則就學不到東西了

回歸本心,莫望初衷

雖然學習往往是一種有意識的受苦,但如果能夠透過適當的心境轉換,就有可能「苦中作樂」,不在乎這些苦,甚至享受這些苦!

有個男生很愛彈吉他,大學就在某餐廳找了個駐唱的工作。但後來這個工作變成每天8小時的例行事務,而且還要應付老闆的無理責備、客戶的討價還價、同事的爾虞我詐,於是他開始厭倦這個工作!請問他該如何恢復快樂呢?

我會建議他,從兩個方法來尋找快樂。第一個方法是「把舊有的快樂找回來」:彈吉他對他而言本是件快樂的事情。以前人家沒給你錢你都彈得那麼快樂,現在人家居然還給你錢,你不就應該更快樂?所以,請找回當初彈吉他的快樂,享受那個快樂!

第二個方法則是「享受新領域的學習」。任何工作都難免會出現「無理責備、討價還價、爾虞我詐」的困境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但如果你能把這些困境當成學習「溝通技巧、談判技巧、管理技巧」的機會,那就不覺得痛苦,反而可以獲得成長的喜悅啦!

也就是說,當你能看出痛苦背後所隱藏的意義,就可以把痛苦視為通往快樂的途徑,就不會那麼痛苦了。最怕的是你缺乏目標、盲目空洞、無意識地受苦,像一艘在海上漂流迷失的船,你感受的當然只有煩悶與恐懼,無法享受旅行的快樂!

人生是一場學習的旅程

學習是非常個人的事情,別人無法代勞。再傑出的講師,也只能告訴你方向與作法,但過程中的苦,都要自己承擔。你可以拒絕承擔這些苦,但你同時也放棄了成長的機會!

工作、生活、家庭其實都充滿了各種挫折,你可以無意識地經歷這些苦,埋怨這些苦。你也可以有意識地,在每個挫折中尋找學習的機會。雖然外在的痛苦並沒有改變,但內在的你,卻已經蛻變。信念創造實相,一旦你的心境改變了,你的外在也逐漸改變。

所以,遇到挫折時,不要害怕,這正是學習的起點!浪頭來了,就是衝浪的機會,有意識地享受這段受苦的旅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