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男人都無法理解,為什麼女生這麼喜歡LV包包?曾經有個女學生告訴我,他暑假的最大成就,就是靠著打工兩個月的薪水,買了一個LV包包!而旁邊的男學生聽了直搖頭,感嘆這金額可以買好幾百份鹽酥雞!

許多主管也摸不清求職者對工作的期待是什麼?有些求職者不在乎工作內容,只要薪水高就好!有些求職者不在乎薪水高低,但名片頭銜一定要好聽!有些求職者則願意捨棄高薪與頭銜,只為了找到一個能發揮的舞台!

「人類行為的動機是什麼?」一向是心理學的重要議題。你也許好奇:「這還不簡單?直接問當事者不就好了?」但弔詭的是:當事者往往也不清楚自己要什麼!你如果問一個抱怨先生太晚回家吃晚飯的太太:「為什麼發那麼大脾氣?」她表面上的原因可能是「飯菜都涼了!」但潛意識裡真正在乎的卻是「先生不夠關心自己!」

即使這位太太自我覺察能力很強,能清楚看到自己潛意識的需求,但基於愛面子,也不見得會明講,而寧願採取隱喻或暗示的方式,讓先生自行領悟。曾經有個電視廣告,太太嬌羞地問先生:「要幫你放熱水嗎?」簡單一句話,就引起許多觀眾會心的微笑…

如果撇開個人的偏好、覺察能力的限制、傳統禮教的束縛…人類行為的動機,是否具有共通的需求呢?根據馬斯洛,答案是肯定的!他認為,人類的所有行為,都是被下列五種需求所驅動:

一、生理的需求

人類為了維持生存,對某些事物有基本的需求,諸如食物、空氣、水、住所、休息、睡眠…,甚至性也算是其中一個。所以,餓了就會想吃飯,渴了就會想喝水,任誰都一樣。

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,如果連生理本需求都無法滿足,人類將很難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。這也就是管仲所說的:「衣食足而後知榮辱」。

二、安全的需求

生理需求滿足後,人類會開始產生安全的需求,也就是「期待安全感與穩定感、討厭痛苦、威脅或疾病」。也因此,人們都會期待保護者的出現(喜歡被白馬王子拯救)、渴望穩定長遠的關係(希望結婚)、迴避風險與變動(偏好定存)、期待一個法律與正義的社會(制訂法律)…。

安全感的需求,甚至會產生許多防衛性行為:老婆對先生異性朋友的敵意、工作同仁對競爭者的排斥、明星之間的爭風吃醋…。這些防衛行為都情有可原~雖然有時難免防衛過當。

三、愛與歸屬感

當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都獲得滿足後,人類還會期待「愛與歸屬感」。這裡所謂的愛,包括愛情、友情、親情等,與性是不一樣的需求。而且,圓滿完整的愛,必須是雙向互動,能夠「愛對方」以及「被對方所愛」。所以,癡情暗戀雖然感人,卻是一種有匱乏的愛!

所謂的「歸屬感」,則是「個體與團體之間的愛」!團體可以是家庭、鄰里、教會、社團、部隊、企業、甚至是戒酒成長營…。人類都會期待成為某個團體的一份子,並被該團體認同與呵護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會參加幫派,或者基於同儕壓力而表現出偏差行為~這都是為了被團體認同,尋找歸屬感啊!

四、尊重的需求

接著是尊重的需求:我們都會期望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,被自己和他人尊重的個體!而這裡的尊重,則包含兩個重要概念:「尊重自己」以及「被別人尊重」。

所謂「尊重自己」,是指我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能力、有專業、有成就的人,這多半要靠自己的學習與努力才能達成。而「被別人尊重」,是指我們渴望受到別人的注意、肯定、與感謝,這就要靠別人所給予的地位、名聲、與榮耀才能滿足!

五、自我實現

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。這是指我們希望能發揮天賦與專長,實現自己的想法與抱負,成為理想中的自己!自我實現的目標因人而異:有些人會想當總統;有些人希望成為一個稱職的父親;有些人想成為舞蹈家;有些人則希望能幫助弱勢造福人群…。

好,以上就是人類五個層次的需求。瞭解這些需求之後,我們就可以釐清疑惑,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與分析。例如:

愛情與麵包孰重

「愛情與麵包熟重?」是許多人的共通問題。如果你問馬斯洛這個問題,他可能會回答:「先把肚子填飽了(生理需求)再來談愛情吧(愛與歸屬感)!」

然而,生理需求是指「維繫生存」的基本需求。所以,如果對方所期待的「麵包」只是「一碗滷肉飯」,這的確是生理需求;但如果對方所期待的是「豪宅兩棟登記在我名下」,這就不只是生理需求,可能還包括了安全感、尊重、甚至自我實現的需求啦!

「被滿足的慾望」就不再是慾望了

馬斯洛指出,人類的行為是被「未滿足的慾望」所驅動!所以,一旦慾望被滿足了,它就不再是慾望了,也就無法再驅動行為了!

許多太太會抱怨:丈夫在婚前殷勤體貼,但婚後就不聞不問!馬斯洛的解釋可能是:丈夫在婚前,是因為生理需求以及安全感的不滿足,所以展現出殷勤體貼的行為。而婚後,因為都不缺乏了,所以就不再展現這些行為啦~除非他有新的需求!(女生不要笑,同樣的邏輯也適用在女生!)

這也就是許多招募主管不想單憑薪水來吸引求職者:因為基於「缺乏金錢」而工作的人,當他賺到足夠金錢時,就不會想積極工作啦!

一個行為往往來自好幾個需求

人類心理是相當複雜的,所以人類每個行為的背後,往往隱藏了好幾個需求!例如:

一個表現優異的員工,其行為可能來自好幾個原因:賺錢養家(生理需求)、避免被裁員(安全感)、發揮團隊精神(歸屬感)、希望獲得主管的讚賞(尊重)、發揮自己的潛力(自我實現)。

一個責罵先生晚回家的太太,其行為也可能來自好幾個原因:希望老公要「做家事」(生理需求)、擔心老公外遇(安全感)、覺得老公不關心自己(愛與歸屬感)、覺得老公沒打電話報備不應該(尊重)、覺得自己居然只能在家煮晚飯很沒成就感(自我實現)。

由於類心理的複雜性,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遠比想像困難。所以我們必須學會「傾聽」:不要輕率給建議、不要任意下判斷、不要隨便推己及人、鼓勵對方說出內心感受…,唯有透過這些技巧,我們才有機會全盤瞭解對方的需求。

自尊的危險

近二十年來的教育制度,非常強調對兒童自尊心的維護,但最近許多有識之士開始反省這種現象。最近美國一個高中老師對全校畢業生所講的「you are not special」影片,就引起CNN報導。這名老師強調:「即使你是百萬中取一的菁英,你在畢業的同時,也有成千上萬和你一樣優秀的同學一起畢業!所以,不要期待全世界承認你的特別,而是要想辦法,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出特別的意義!」

其實,馬斯洛在「尊重的需求」中,也闡述過「自尊」的危險性。他認為,自尊應該是奠基在真實能力與成就上,而非仰賴他人的評論、讚賞、或阿諛。所以,如果我們為了維護兒童的自尊,而輕率地指鹿為馬、顛倒是非(小孩跌倒了,就安慰他是地板壞壞…)、給予其虛幻的鼓勵與肯定,這樣子所建立的自尊心,將是脆弱而不堪一擊,成長之後將會產生反效果。

進行自我覺察

馬斯洛的理論也可以用來協助我們進行「自我覺察」!怎麼使用呢?

當我們生氣、憤怒、喜悅、憂傷時,我們可以問自己:「我是哪一個需求不滿足,而導致這些情緒?」是身體不舒服嗎(生理需求)?是地位受威脅嗎(安全感需求)?是覺得被拒絕嗎(愛與歸屬感)?是自尊心受傷嗎(自尊需求)?是舞台被剝奪了嗎(自我實現)?

透過這種層層分析,抽絲剝繭地探索,就可以逐步找到情緒的起點。而這個起點,往往簡單到不可思議!

當你能夠這樣真誠地面對自己,許多外在的衝突,就可以內化成為自我對話,並進行自我療癒。你的解藥,就不再操之他人,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!

人際關係的衝突,常起源自彼此的需求衝突

在團隊中,成員的彼此需求往往互相抵觸:某人的得,往往成為另一人的失。舉例而言:

員工基於生理需求(睡眠與休息),當然會希望減少工時,但老闆基於自我實現(業績與利潤),可能會希望增加工時。太太基於自我實現(做自己想做的事),可能想在外上班,而先生基於安全感需求(希望有人帶小孩),可能會希望太太不要上班…

人際關係的衝突,往往起源自彼此需求的衝突。馬斯洛的理論,可以協助我們坦誠分析彼此的需求,然後就可以增進互相瞭解,進而協調互補,找出雙贏之路!